小暑的风俗活动有食新、吃暑羊、吃饺子、封斋、晒书画、衣服、吃伏面、吃黄鳝、吃藕、小暑舐牛、吃芒果、喝消暑汤或粥、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、簪茉莉、游伏、吃三宝等。
1、食新
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,食新是将新打的米、麦等磨成粉,制成各种面饼、面条,邻居乡亲分享来吃,表达对丰收的祈愿,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,恳请保佑风调雨顺。
2、吃暑羊
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。在当地民间有“彭城伏羊一碗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,之说法。入暑之后,正值三夏刚过、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,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、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。
3、吃饺子
小暑开始进入伏天,在我国北方地区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苦夏,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
4、封斋
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。这段时期,禁食鸡、鸭、鱼、鳖、蟹等物。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,但仍可吃猪、牛、羊肉。
5、晒书画、衣服
小暑时节,民间还有晒书画、衣服的习俗。因为这一天,为一年中气温最高,日照时间最长,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,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选择这一天“晒伏”,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,以去潮,去湿,防霉防蛀。
6、吃伏面
据考证,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。《魏氏春秋》记载:“伏日食汤饼,取巾拭汗,面色皎然”,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:“六月伏日食汤饼,名为辟恶。”五月是恶月,六月与五月相近,故也应“辟恶”。伏天还可吃过水面、炒面。过水面,就是将面条煮熟用凉水过出,拌上蒜泥,浇上卤汁,不仅味道鲜美,而且可以“败心火”。炒面,就是用锅将面粉妙干炒熟,然后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,具有“解烦渴,止泻,实大肠的作用”。
7、吃黄鳝
有俗语说:小暑黄鳝赛人参。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。黄鳝性温味甘,具有补中益气、补肝脾、除风湿,强筋骨等作用。
8、吃藕
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,在清咸丰年间,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。藕与“偶”同音,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。藕与莲花一样,出污泥而不染,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。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,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,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,适合夏天食用。
9、小暑舐牛
在山东临沂地区,每到小暑,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。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,据说牛喝了身子壮,能干活,不淌汗,民谣有;“春牛鞭,舐牛汉(公牛),麦仁汤,舐牛饭,舐牛喝了不淌汗,熬到六月再一遍。”
10、吃芒果
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。据传说,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,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。
11、喝消暑汤或粥
“热在三伏”,小暑是进入伏天的开始,天气热的时候要多喝粥,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米、猪苓、泽泻、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,或甜或咸,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,多吃水果也有益于防暑,但是不要食用过量,以免增加肠胃负担,严重的会造成腹泻。
12、不坐久置露天的木料
民间还有: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。”的说法。暑过后,气温高、湿度大。久置露天里的木料,如椅凳等,经过露打雨淋,含水分较多,表面看上去是干的,可是经太阳一晒,温度升高,便会向外散发潮气,在上面坐久了,能诱发痔疮、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。
13、簪茉莉
茉莉,性喜烈日,于炎夏盛开。花香浓郁,能祛秽浊之气。江苏和上海等地,夏天的卖花人,常把连蒂的茉莉花用细铁丝扎成花球、花带等,供女子簪戴。苏州虎丘的花农,把茉莉放在马头篮里,沿街叫卖,称之为戴花,妇女们一般都会购买、簪戴。《晋书》载“都人簪奈花”,奈花,就是现在的茉莉。盛夏时候,每晚采下茉莉花,取井水半杯,用东西把花架在杯上,使花离水一二分高,用厚纸密封。第二天花可答戴,水用来点茶,清香扑鼻,尤其绝妙。
14、游伏
一般到了小暑节气,大家就会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到郊外游玩,与踏青类似,大家一同欣赏自然风景,“伏”与“福”同音,他们希望这么做可以“有福”,有着保佑全家都平安健康的寓意存在。
15、吃三宝
小暑节气的时候要吃三包,主要指的是黄鳝、莲藕和绿豆芽。人们认为夏天消耗度,需要补充体力,吃这三类东西有利于补充营养,降温解暑。可以帮助人防止中暑。
小暑的禁忌:
1、忌洗冷水澡
小暑时节,忌讳洗冷水澡。虽然小暑时节天气炎热,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洗浴的方式清凉降暑,但是殊不知炎热的夏季让人体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,如果此时用冷水洗澡的话,很容易导致寒气侵入人体,阳气暗损,最终导致疾病缠身。
2、忌过度贪凉
在小暑节气,天气异常炎热,户外犹如蒸炉一般。为了应对高温,许多人习惯在室内使用空调或者大量饮用冷饮。然而,贪凉过度可能会导致寒气积聚,给身体带来不适,并可能滋生各种疾病。凉的行为。
当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,寒气会侵袭人体内部,尤其是肠胃。寒气的堆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紊乱,引发腹痛、腹泻等不适症状。此外,寒冷环境还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,增加感冒、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。
3、忌喝水少
小暑时节,最忌讳喝水少。小暑前后,气温攀升,人体很容易缺失水分。所以古人建议我们一定要多喝水,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,要养成平时多喝水的好习惯。如果人体出现缺水,就会出现新陈代谢紊乱并诱发多种疾病,如果突然感觉口干舌燥,那就是身体极度缺水的信号。
4、忌饮食不清淡
小暑时节是多雨、高温的季节,更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。所以,在小暑节气,非常忌讳在饮食上不清淡,不卫生。
自小暑这时节开始,在饮食方面,纵论古今,均倡导多以清淡,富有营养的食品为宜,且多建议食用荷叶、土茯苓、扁豆、薏苡仁、猪苓、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,多食西瓜、黄瓜、丝瓜、冬瓜等蔬菜和水果。
5、忌坐木
在夏季,我们应该注意避免长时间坐在木头上,因为有句谚语说得好:“冬不坐石,夏不坐木”。这是因为夏季气候多湿润,尤其是在雨季,木头被雨水淋湿后吸收了大量水分,内部容易积聚湿气。
长时间坐在湿气较重的木头上,会使湿气逐渐渗入人体内部,导致湿邪侵袭。湿气的积聚可能导致关节疼痛、肌肉酸痛、浮肿等不适症状。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,坐在潮湿的木头上尤其容易引发湿热病症,如湿疹、痤疮等。
此外,长时间接触潮湿的木头还容易滋生霉菌和细菌,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。霉菌和细菌可能引发过敏反应、皮肤感染等疾病,给健康带来风险。
6、忌情绪激动
在小暑时节,气温高、天气炎热,人们容易因此而情绪激动。然而,我们应该意识到激动的情绪对心脏健康并不利。当我们情绪激动时,会导致心率加快、血压升高,给心脏带来额外的负担。
激动的情绪还可能诱发一系列身体反应,如头痛、失眠、食欲不振等,进一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。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脏疾病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来说,激动的情绪可能会加重病情,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。
想知道更多24节气相关知识,点击【二十四节气】查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