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,只有一点小欢喜”
近期电视剧《小欢喜》热播,剧中陶虹饰演的宋倩引发全民热议。
她因在教育女儿过程中处处都透漏着极强的控制欲,而被网友评价“看到宋倩就窒息”。
在卧室加一个玻璃窗,说是关心更像监视,多次向孩子强调自己的付出,在孩子面前指责前夫的不是。
宋倩对女儿乔英子360度无缝隙的“爱”,让其在权威下无法反抗,患上抑郁症,最后只能以死来寻求解脱。
01父母越控制,孩子越想逃离
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过:“好家庭,一定要有界限感。”何谓“界限感”?就是家庭之中没有一方想要过度控制另一方的所作所为。
一些极端的控制欲超强的父母,以“爱”为名,事无巨细地管控着孩子,父母的控制欲伸向哪里,孩子一生都将在那里体验到扭曲的痛苦。
若父母把孩子的人生都活了,孩子活什么?
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孩子丈量好了他们该走的每一步路,让孩子的世界完全没有自由可言,可人生而不同,你眼中的“为你好”,在孩子眼中便是压垮脊梁的稻草。
演员朱雨辰的妈妈,是典型的控制型父母,与《小欢喜》中的宋倩相比,有过之而不及。
每天凌晨4点起来帮儿子熬梨汁,坚持了十多年;儿子的每一段感情都知道,每一段都会干扰。
她坦言自己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儿子,已经完全没有自我,朱雨辰年轻时离开上海,跑去北京读书,只为逃离母亲的掌控。
《小欢喜里》英子跳海时,宋倩问孩子:“妈妈就是想知道你为什么非得去那个南大?”
英子吼出的那句“我不是非得去南大,我只是想要逃离你”,印证了父母强加的压力和爱太过沉重,孩子不但不会念你的好,反而会被你越推越远。
02控制欲强的父母,大多缺乏安全感
为什么有的父母会控制欲强呢?
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回答:
是因为父母向往成为那样的人,但是他们做不到,他们由于在自己的人生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和判断,导致自己只能成为现在这种人。
他们只能把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,实现自己实现不了的目标,在孩子身上弥补自己当年的过失,以满足他们的心理期望。
《无声告白》中15岁少女莉迪亚的母亲因为自己没能成为医生,便想培养女儿成为医生,父亲年轻时没什么朋友,他便希望她能成为一个合群的人。
他们自身极度缺乏安全感,想要通过控制孩子的言行来获得自身安全感,寻找存在价值。
当莉迪亚意识到自己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存在时,只能以死亡来寻求解脱。
纪伯伦《先知》里曾说: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,他借你而来,却非因你而来。你可以给他以爱,却不能给他以思想,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。
很多父母都没有这种意识,他们只会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人物品,不允许孩子有私人空间,独立思想。
渴望孩子达到他们期望的成就,却害怕孩子有自己的理想追求,因为他们恐惧孩子一旦成功,便脱离自己的控制,所以父母会用尽一切办法破坏孩子的成功机会,将孩子牢牢变成自己的一部分。
这一切看似为了孩子好,实际却是确保孩子处在废物状态乖乖受控。
03为什么你很难摆脱父母的控制?
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,《小欢喜》无比真实之处在于,太多人对此感同身受。
但因为“爱”,多数人对父母的控制选择妥协。
心理学认为,“控制欲”这种东西,要么削弱,要么摆脱。
年少时,孩子是很难且削弱父母“控制欲”,父母的经济实力,人生阅历要远远强于孩子,作为吃穿用度都依赖父母的孩子来说,父母权威很难挑战。
当他们尝试与父母沟通时,会发现这是做无用功。《小欢喜》里英子好几次控诉母亲,但都无果,直到最后以死相逼,宋倩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。
你不能改变父母,这是你必须接受的现实。父母的性格基本已成型,若要改变,能够改变父母的也只有他们自己。
当你无法改变他人的时候,你只能改变自己,不断强大自己,独立人格,切断与父母的经济纽带,在家庭中获得话语权,才会获得与父母平等交流的机会。
想了解该如何改善亲子关系,与父母达成和解,削弱父母的控制欲,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吗?
关注友心理【孩子的前程毁在控制欲强的父母】专题,我们通过趣味测试,深度文章为您分析父母控制欲形成原因,解决办法,提供亲子关系修复建议。